(一)残疾儿童教育的现状
据美国教育部数据显示[4],95%学龄残疾儿童及少年(6~21岁)就学于普通公立学校,3%的学童就学于特殊学校,1%的学童就学于普通私立学校,还有1%的学童由于健康或其他行为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家或医院接受教育服务。2011—2012学年,全天大部分时间(80%以上)是在普通教室里与普通孩子共同就读的残疾儿童占全部学龄残疾儿童总数的61%。在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里(resource room)学习的残疾儿童占将近20%,在普通学校里但是在特殊教育班的学童占14%。从以上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倾向于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据美国教育部2013年数据表明,联邦政府将残疾儿童分成以下13类,按学生数量总数由多到少顺序排列[5]:
(二)特殊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
随着融合教育的广泛推行,也带来了特殊教育理念上的改进。融合并不是单纯地把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个教学环境里,要想做到有效地融合,还要及时地对残疾儿童提供适当的服务与支持。比如说,隔离式的单一训练有很大的局限性,使得残疾儿童变得更刻板、机械,尤其是缺乏泛化的实践机会。而“推入服务”(push in service),将特殊教育服务直接“推入”普通教室里,让残疾儿童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直接反复泛化,这对泛化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最常见的一种融合教育方式就是小组合作教学(Collaborative Team Teaching,CTT),即特殊教育老师与普通教育老师共同负责一个班级,共同完成这个班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合作教学的班级里,一部分学生是残疾儿童,但多数是普通学生。特教老师与普教老师共同讨论备课,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这种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分成六种方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