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文对“一带一路”国家幼儿保育与教育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各国采取的创新措施的梳理,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在幼儿保育与教育方面有很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项目实施的组织者,特别是一些南亚和西亚国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更多工作。
一、优先发展早期保育与教育,继续加大投入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对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项目的投入具有重要意义,且回报率较高,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因而通过政策或法制,将儿童置于优先发展的领域。对于叙利亚、也门、阿富汗、伊拉克、缅甸等仍未摆脱战乱和贫困的国家来说,优先满足儿童的发展同样重要。
提高对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的公共资金投入,增加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资源供给,保障8岁以内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助于儿童发挥潜能,将来成为优秀人才。首先,增加边缘地区公共卫生、饮用水、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儿童基础生活环境;增加公办保育园和幼儿园的数量,或者资助建立更多的私立早期保育和学前教育机构,增加服务机构数量。其次,增加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待遇,吸纳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增加对家长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家长早期保育和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最后,逐步实施学前一年义务或免费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覆盖率,保障儿童平稳完成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
二、完善幼儿发展数据,提高决策科学性
可靠、准确、全面的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在整理“一带一路”国家幼儿保育和教育数据的过程中,除了死亡率、毛入学率等少数指标数据齐全外,在儿童营养摄入状况,身高、体重发育状况,学前教育生师比,私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校生比例等指标上,都存在数据缺失的问题。另外,在一些尚未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及联合国统计局数据库中列出的指标上,如3岁以内儿童早期教育状况等,数据缺口可能更大。在一些国家,数据分散于各个部门和机构,没有整合到一起,获取难度较大,且有的因为统计口径不一致无法整合。对于各个国家来说,数据的缺失使得决策者无法及时掌握整体状况,也就难以制定出科学而有针对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