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

第四节 识字发展的决定因素

字体:16+-

考虑到各国普及识字进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节将着重呈现文盲人口大国的普遍性做法,分析它们在扩大正规学校教育、设定行动政策、开展群众扫盲活动、创建有益的识字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一、普及初等教育

在“一带一路”国家,除了极个别情况外,15~24岁的青年识字率普遍高于成人识字率,这说明最近几代人的教育有了改善,让我们对扫盲的未来充满希望。几乎在所有国家中,青年识字率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文盲人数的减少。2015年,55个国家的青年识字率超过90%;阿富汗(58%)是唯一一个青年识字率低于75%的国家。同时,国家整体的成人识字率越低,青年与成人识字率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在叙利亚、老挝、伊朗、柬埔寨、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也门、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二者之间存在10至25个百分点的差距。

在全球范围内,学校教育的扩大和儿童时期的教育质量是对青年和成人的识字普及影响最大的因素。学校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成为多数人取得基本识字技能的场所。历史记录表明,小学净入学率与成人受教育程度、成人和青年识字率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青年识字率较高的国家,它们近年来在普及初等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如老挝和柬埔寨。

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课程都希望儿童能够在小学二年级结束时学会阅读。[18]在实际工作中,更为常见的观点是,需要经过四五年的学校教育,才能让所有儿童学会识文断字。然而,不能认为普及初等或基础教育就能同时完成扫盲的所有任务。一项针对15~29岁青年识字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图5.10),即便是完成了初等教育,也不能确保人们达到基本的识字水平。以印度为例,在这一年龄段中属于文盲的青年男女比例分别为17.9%和19.6%,还有27.4%的男青年和32.1%的女青年为半文盲。柬埔寨的半文盲问题较为突出,有超过40%的男性在校读书6年后只具备部分读写能力。尼泊尔的情况则相对好一些,80%左右的青年人在完成初等教育周期后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