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在达喀尔举办“世界教育论坛”以来,由于“一带一路”国家社会经济状况差异不小,且起点各异,因此,在实现性别均等和性别平等目标上取得的进展参差不齐。
一、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性别均等指数
对最近几年掌握的毛入学率的女/男比例进行审视,发现在性别均等方面进展明显,特别是在初等教育阶段。2000年以来的国家数据显示,“一带一路”的大多数国家在初等教育入学率方面已经基本实现性别均等的目标。到2014年,在有数据的58个国家中,只有12个还在初等教育阶段有性别差异,其中,有6个国家(阿富汗、黎巴嫩、巴基斯坦、也门、柬埔寨、老挝)是指向对男童有利,有6个国家(伊朗、亚美尼亚、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阿曼)是指向对女童有利(见表7.1)。
与此同时,在中等教育阶段,有数据的58个国家中,有25个国家仍然存在性别差异,12个指向对女童有利,13个指向对男童有利(见表7.1)。这跟全球的情况相似,根据《201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到2012年,63%有数据可查的国家没有实现中等教育入学的性别均等,以男童和女童为代价的不均等的国家在数量上相当。[6]
表7.1 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的性别均等指数(2014年)
续表
从表7.1可见,相比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存在性别不均等的国家数量更多,差异更大。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均未实现性别均等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亚美尼亚、尼泊尔。在初等教育方面,在有数据的58个国家中,起点较低的国家从2000年到2010年进展较快,如阿富汗、也门、尼泊尔(具体见图7.1)。在中等教育方面,尼泊尔、老挝、柬埔寨、也门在2000年至2010年进展迅速(具体见图7.2);阿富汗2000年的中等教育数据缺失,但是,可以判断,当年该国的中等教育毛入学率性别均等指数不会高于初等教育,因此其进步也是很明显的。这跟2000年以后这些国家采取的更有针对性且多样化的措施有关(见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