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

第三节 各国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字体:16+-

继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CEDAW)之后,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北京行动纲领》,支持将性别主流化作为实现性别平等承诺的关键手段,其关键的目标之一就是将性别视角整合到跨部门的政策、规划和预算编制中。

近1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全球倡议引发空前的政府和民间团体对性别均等和性别平等的支持,尤其在女童入学方面。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引导国际社会消除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的性别不均等。此外,《达喀尔行动纲领》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性别平等的关键战略。此后,有利于性别主流化的政策已经在教育部门广泛实施。

国际组织是引领此项工作的关键。在2000年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提出“联合国女童教育倡议”(United Nations Girls Education Initiative,UNGEI),13个联合国机构、双边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协同工作,保证各地的女童教育质量。倡议发起之后,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能力建设和研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这一计划的领导机构。2002年年底,它提出了“25国2005年”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加速25个国家的女童教育进程,到2005年实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性别均等。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克服UNGEI合作面临的挑战,包括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帮助那些面临最大挑战的国家。[12]UNGEI是第一项专门改善女童教育和提高教育性别平等问题意识的全球合作计划。在提出该倡议时,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强调,女童教育是制止冲突、建设和平的重要工具。[13]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并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提高女童入读和参与教育的机会,将性别意识主流化纳入教育过程中,并为校外女童和妇女提供补偿性教育项目和技能开发项目,有力支撑这些国家实现国际和国家关于性别平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