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尝试教育研究

尝试教学法与建构导向的数学教学

字体:16+-

周筱婷

第一次和邱学华老师见面是在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举办的“两岸四地小学数学教育研讨会”上。对他的最初印象是:一位身体强健、做事积极、勇往直前的长者。后来,同行的高雄市博爱国小洪雪芬老师告诉我,邱老师70多岁了,早从学校退休,但是退而不休,而且“事业”越做越大。拜读完《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和其他一些相关的书籍,才知道他自50年代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开始,历经80年代“由点到面的尝试教学实验、由萌芽到成熟的教学研究”时期,90年代“由教学法到教学理论”时期,来到了21世纪的“由教学理论的成熟到全面系统的教育实验”,整整经过了30年的努力。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大约有70多万教师参与,受教学生达3千多万,令人震惊,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值得中国人自豪。

就我长期在台湾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实验的经验来看,这绝对是一场持久且辛苦的奋战,因为面对的是大规模的老师与学生,一方面要顾及城乡水平的极大差距;一方面又要让老师们有采用此教学法的意愿。学生们能被鼓舞起好奇心与求知欲,主动地学习,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非常不容易。

我觉得邱老师提出的尝试教学和我们在台湾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建构导向的数学教学主张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一、尝试教学的理论特征为“先练后讲”。“先让学生试一试”是它的主要精神,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建构导向的数学教学也主张: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儿童不同的想法,并对这些想法作进一步的追问与澄清,促使儿童进行深层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当然,由于建构导向的数学课程相信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在解题、反省、讨论与修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学生需养成勇于尝试的态度,灵活运用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说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