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沉默的权威:中国基础教育教研组织

第六章 讨论与思考

字体:16+-

一、得天独厚的一枝独秀

从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区)教研室直至学校教研组这样的三级教研系统,是十足的中国特色的教育组织,曾经并且迄今仍然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实质性作用,支撑着中小学的日常教学,左右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从上面种种讨论,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

无论是否同意,面对如此总结,可能所有人都会质疑: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其他国家不存在?何以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枝独秀”?甚至在“原产地”苏联及今日的俄罗斯也没有在中国这般根深叶茂,在以“课例研究”名声大噪的日本也远不及中国这般“无处不在”?更有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根本没有类似的组织,也未见得比我们差到哪里?这个问题问得好,别人又不傻,何乐而不为?可以说,讨论教研组织及其制度的合理性,是绕不开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说,对于教研组织及其制度究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包袱、累赘,还是特色、优势?离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很难做出令人信服的最终判断。

如果笼统地概括,可以这样说:教研室也罢,教研组也罢,其产生、存在都属于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很难用单一的,或者少数的几个因素做出解释,也很难从个别的、孤立的事实得到完整、全面的说明。比如,改革开放后的“拨乱反正”,对于解释教研室的迅速恢复和蓬勃发展是足够的,但对于其后的持续存在就远远不够。

在这里,不妨借用西方学者提出的“安娜·卡列妮娜原则”加以说明。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妮娜》的开卷语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学者分析:“托尔斯泰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得到幸福,婚姻必须在许多不同方面都是成功的:两性的吸引、对金钱的共识、对孩子的管教、宗教信仰、三亲六眷,以及其他重大问题。在所有这些基本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就可使婚姻毁掉,即使这婚姻所有其他必要的幸福因素一样不少。……这个原则推而广之,可以用来了解婚姻以外的生活的其他许多方面。对于成功,我们往往是寻求容易的、单一因素的解释。然而,对于大多数重大的事情来说,成功实际上需要避免许多个别的可能的失败原因。”[1]与同属社会现象的人类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娱乐活动相比,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只有更加纷繁,更加头绪万千,是迄今我们仍然知之甚少的。无论是超越民族、地域、时代的共同性,还是同样表现在这些领域的差异性,几乎都可以举出大量的事例佐证。就如有学者所说,在比较教育中人们总是看到不同的图景,“这种‘不同的图景’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是很少见到的,即使见到了,也是可以凭借一定的手段加以消除的。自然科学早晚要获得它的统一性,而社会和人文科学在这方面就很难办到。比较教育学者们之所以‘不安’很显然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种情况看成是一种‘正常的’事情,而是把它看成是‘不正常’但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消除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解决此种不安的办法不是制定越来越多的‘科学的标准’,而是承认差异的合理性与现实性。”[2]我们大可以将教研组织的存在纳入这种“差异的合理性与现实性”之中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