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会指责师范教育或者教师教育,大学四年,毕业时仍然不能胜任教师职业。师范毕业生们也经常抱怨:在学校里面学了那么多课程,一走进教室好像都没有什么用。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意,无论师范教育或者教师教育怎样改进,终究无法有朝一日令学生走出校门时就是称职教师。造就一个能够基本驾驭课堂,基本胜任自己所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职前教育固然极为重要,却只能构成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无论将教师的学历提高到本科、硕士甚至博士,都无例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称职的、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实践的磨练,而优秀、杰出的教师更是如此。那么,有没有办法令初入职的教师尽快适应,尽快缩短从所谓“新手教师”到“成熟”教师,再成为优秀教师的时间周期呢?近年来,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讨论十分热烈,人们就此展开了种种理论的、实践的研究,也取得了诸多宝贵的成果。不过其中多少有点令人遗憾的是,在大量参照吸收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却很少在这个题目下“光顾”教研组织这一本土经验。
事实上,在每一个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正是三级教研组织。
教师的专业成长,最为根本的基础就是日复一日的常规教学。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一个称职的教师,大致总需要几年时间,有的人可能早些,有的人可能迟些。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面对真实的教学实践,体验到了教学的滋味,他们产生了自我提升的需求,开始了专业成长的种种自觉努力:摸索教学的门路、积累个人的经验、有了自己的困惑与独立思考。此时,他们最为迫切地希望与人分享、最为真诚地希望得到帮助和支持。三级教研组织正是基于常规教学之上,以各种各样制度化的教研活动,满足着他们的需求,支持着他们的努力。可以想见,学校备课组、县(区)教研室的各种以当下教学为对象的活动会给予他们多少帮助:原来老教师是这样分析某篇课文的,为什么其他教师要用这样的例子说明某个概念……即使是对于成熟教师,教研组织在促使其专业化水平更上一层楼方面仍然不可或缺:备课组教师们对自己的课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意见?教研员对于新教科书的分析应该怎样体现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像王菲的歌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自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三级教研组织便成就着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