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打破教育的“迷思”

教育:让思考力生长

字体:16+-

有人批判这个教育已简单化为社会规训的年代:“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孩子的思考力从何而来?”

记得高中学习一篇课文课时,老师问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很多同学站起来回答,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但老师一直都说答案错了。折腾了一节课,最后老师拿起教参,对着全班同学念出了标准答案。

尽管当时我就认为,老师对标准答案的解释并不能说服我。但是,我仍然接受了它。因为,在标准答案前,我不必深加思考,而我的思维也随之标准化了。

这种追求标准的教育生活,与真实的世界和人性相比,往往过于单一,仿佛白昼黑夜一样非此即彼,完全忽略了教育的难度,这种困难,一方面,来自大千世界的纷繁;另一方面,来自教育对人性、对生命、对心智的完全责任。忽略了难度的教育,便于进行社会规训,无法实现受教育者内心精神的主动成长,更无益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受教育者逐渐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让别人的大脑替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想当作了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育,只能是一种“寄生的教育”,无法培养出学生完整的品行和健全的大脑。

因此,我们需要一所愿意开放的学校,它能帮助学生跳出狭小的天地而进入领域广阔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感官与知觉,认识到社会的多样、价值观的多元以及人性的无限可能。这些纷繁的现实,将激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做出判断,而不宜以教师的讲解为理解生活的唯一角度,也不以教材为认识世界的唯一标杆。

不要担心学生在面对真实世界时会彷徨、会迷失了方向。诗人雪莱说过:“如果你过分的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他们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凌空飞翔。”我们也不应过分呵护学生,让他们在远离现实的教育生活里生长,否则,学生的思考力将失去土壤,他们向上的道路就不会延伸得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