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打破教育的“迷思”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再近些

字体:16+-

2010年春天,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的数学老师们,听说了一位“神奇”的数学老师:

他只用40多节课的时间,就能带领学生完成初中三年的数学教材学习。

他从不布置课外作业,也没有一次加班加点。

他的学生,高达90%以上,都觉得数学很好玩,很有趣,学习数学不累。他所带的班级,平均成绩位列级部第一,优秀率也是最高的……

张店区的数学老师向领导请求:“什么时候咱能够亲自去他的课堂看一看?”机缘巧合,他们听到了这位老师一节课,所有人啧啧称奇:“这样的课,别说我们亲眼见了,就是听也没听说过!”

依旧在这所学校里,有位年轻教师。她工作仅五年,却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一学年完成初中三年语文教材的教学,剩余时间,便与学生共同研读莎士比亚。

孩子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对名篇名著的阅读远远超过了其他班级,成绩也名列前茅。

济南市教科所一位领导听说了此事,难以置信:农村孩子也能研读莎士比亚?

他悄悄到学校去考察。一堂《哈姆雷特赏析》让他惊叹不已:孩子们自信大方,侃侃而谈,分析人物透彻到位,准确细腻,“称得上是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课堂表现”。

赞叹之余,他产生了新的疑问: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是什么让这所学校满怀勇气,引领教师拒绝做教材的奴隶、做教学进度和教学模式的奴隶?

抛弃掉外在的秩序、有序和浮华,实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情。

2009年,教育部一位领导曾到这所农村初中——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中学视察,她连说三个“没想到”:“没想到这所学校会有这么好的精神状态,没想到这所学校会有这么高的办学品味,没想到这所学校的个性优质课堂这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