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社会行动理论的首倡者和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大师,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其学术地位可与19世纪的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相提并论。达伦道夫(Ralf Dahrendorf,1929—2009)曾指出,只有韦伯思想学说与现今的问题还维持着普遍的联系,这一点就足以奠定他在学术史上无可取代的权威地位。韦伯“以社会行动作为其研究的基点,运用其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性的说明,辅之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立场,通过其所建构的理想类型,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各大世界文明之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宗教等做出了细致入微的检视,同时对他的时代及他的国家做出了某种诊断”[1],其中当然涉及了包括自身在内的德国知识分子阶层及其大学的现状与发展。英国人帕金曾经指出,“韦伯就像几乎和他完全同时代的涂尔干一样,在任何一套专讲‘重要社会学家’的丛书中都应占有一席之地。不论在哪里讲授社会学,他的名字总是跟涂尔干和卡尔·马克思结合在一起,被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的神明”[2]。作为“现代欧洲文明之子”的韦伯,既领悟了德国特有的历史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精髓,又深受欧洲科学精神和实证思潮的熏陶,毕生探求着西方社会“所以如此而非如彼存在”这个高度复杂的问题。
韦伯的青年时代即19世纪末期,正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统一、大学快速发展的时期,是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大学纷纷向德国大学模式取经的年代。此时,德国在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铁血政策”(1862)的统治下,德意志于1871年进入了帝国时代,统一后的德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政治障碍,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使中央政府对经济、军事、文教等领域的干预越来越多,国家的干预成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和重要原因。同时,德国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并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教育改革。在高等教育方面,19世纪初施莱尔马赫、费希特和洪堡的大学改革以及柏林大学的建立,使德国成为当时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学术自由与自治在德国蔚然成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大学给德意志帝国带来了极大的荣誉,被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称为“帝国王冠上的一颗宝石”。一方面,尽管有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大学得到高度的发展,更接近自治,受到极大的尊重,并发挥了广泛的影响”;[3]但另一方面,由于几乎完全受国家资助,大学又已不再是完全自治的机构,并逐渐完成了世俗化的过程。俾斯麦上台后,希望大学能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采取了中央集权政策,对大学的控制更加显著,过多的国家干预损坏了大学自由与自治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