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被公认为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大家,他的理论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宏大体系,甚至留传后世的很多成对概念,如真理与意见、本质与现象、共相与殊相、一与多、动与静,都始于此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后世任何一个哲学分支,都能从他这里找到起源。正如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所说,“关于全部西方哲学传统的普遍特征,可以最稳妥地概括为: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柏拉图有一个形象的“马车之喻”,说人的灵魂是由欲望、理性和**三个部分组成的。[1]其中,灵魂好比是一驾马车,理性是驭马者,**是温顺的马,“知廉耻,能自制”,欲望是顽劣的马,“寡廉鲜耻”。灵魂的善恶,取决于是由那位驭马者(理性)控制了这驾马车,还是任由那匹顽劣的马(欲望)拉着马车狂奔。因此,要驾驭好这驾马车,灵魂的三个部分就需要分别对应三种德性:节制、智慧和勇敢。其中,欲望对应节制,理性对应智慧,而**对应勇敢。如果三种德性都达到了,那么就能驾驭好马车,因而也就能够达到第四种德性即正义。在柏拉图的视界里,灵魂具有两个世界的特征,其本质既有理念世界的东西,又有知觉世界的东西。作为“理性”的理念世界,是知识和与之相对应的德行所在地,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作为“非理性”的知觉世界,则可区分**与欲望,是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物欲之**的。前者倾向于理性的高尚因素,后者倾向于抗拒理性的低贱因素。[2]音乐和体育协同作用可以使理智和**得到协调,即用优雅的言词和良好的教育培养和加强理智,又用和谐与韵律使**变得温和、平稳与文明;然后,两者共同领导欲望,一个出谋划策(理性),一个奋勇作战(**),监视贪恋,恪守本分(使欲望得到节制),成为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的人。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创建的阿卡德米学园[3]所倡导的“理性—智慧”的思想,成为西方大学精神的发展源头,引领这种高等教育机构经历了2500年的历史沧桑,在孜孜追求“至高无上的智性和美德”(纽曼语)的道路上,成为人类“才智之都”(City of Intellect,克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