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境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在教育中陷入了被规训的处境,教育形成了对人的新的控制。道德教育越来越远离精神的引导,远离对人的德性的培育。现代性德育对人的支配、处置、压制、型塑,使人失去了自由和自主的精神气质,失去了追求德性的理想。
显然,这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极不和谐。时代转型中社会矛盾的凸显与当代中国人道德重建的呼唤,对学校德育寄予了更高的期盼。道德教育这种现状如果不加改变,不仅妨碍了个体生命的自主成长,会与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发生根本的冲突,而且也使得学校德育自身的价值得不到显现,自身的存在合理性得不到保证。今天我们提出培育人的道德自我,就是要转变学校德育中仅仅关心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仅仅以遵守道德原则为道德判断的意向和态度,将教育指向为个体生命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提供自由,培养在整体人格上追求美德的人,使他们在善的引导下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
当下中国学校德育的乏力,根本问题在于缺乏对人的自我发展的关注,道德教育无涉人的道德自我的建构。道德教育专注于外在的功能赋予而不关心人的自我,不去引导自我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进行反思,不去激励自我去追求德行的卓越和人格的优秀,这使得人的自我得不到价值的引导,无法产生道德生活的自觉,自我发展失去了与更高的存在意义的联系,人的生命及其生活的超越的意义难以寻觅。
(一)道德教育对人的自我发展的忽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早已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的学校教育却是毫不关注个体自我的发展,忽视对人的道德自我的培养,学校教育仅仅是在培养着人的规则性、确定性。所以不论是知识、技能也好,还是道德也好,都是为了塑造学生行为的确定性,并且,这种确定性始终是由外在于个人的强力加之于个体身上的,如知识、技能和伦理规则等成为一种训练和规范个体的内容。由于这种学校教育观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所强调的都是外在的影响和要求,而人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的唤醒则被忽略了,个体生命的自觉发展也就因此失去了自主的力量和可能,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