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话教学研究

第一章 有关对话与对话教学的学说

字体:16+-

如今,“对话” 几乎已经成为所有领域的关键词,点击这个词,立即会出现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比如,在政治经济领域,有“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对话”“亚太多边安全对话”“南北经济对话”“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在日常生活领域有“夫妻之间的对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对话”;在教育领域有“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在科技领域有“人机对话”“在线对话”“虚拟对话”“数字对话”,其他还有诸如“与自然对话”“与心灵对话”“与自我对话”等。在国际上,联合国可以说是被公认的对话场所。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联合国本身的创立就是相信对话可战胜冲突,多元性是一个普遍的优点,世界各国人民更多的是由于他们的共同命运而团结在一起,不是由于他们不同的特点而分裂开来。”“联合国——在最佳情况下——可真正成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场所,成为一个这种对话能够扩展并在人类做出努力的每个领域开花结果的论坛。”“各国之间,不同文明、文化和族群内部和相互之间每天不进行这种对话,和平就不能持久,繁荣就得不到保障。这是联合国头五十年的教训。这是一个我们忘记了就会自食其果的教训。”[1]

“对话”一词在整个世界,在所有领域广泛地被使用,似乎正在成为人们的交往方式。显然,“对话”包含了某种巨大的能改变现状的能量,带给人们走出困境的希望。但是,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对话之声虽然此起彼伏,但是对话的结果并不如人所愿,成功的对话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喜欢对话,但是又难以实现如愿的对话?怎样的对话才能真正产生如愿的效果?对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人们是怎样认识对话的,对话究竟具有什么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