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81.该如何保证强化的有效性?

字体:16+-

要保证上述强化过程的有效性,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直接性

在强化的过程中,既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个条件是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要立即给予强化物。一个行为结果如果要想得到最有效的强化,则相应的强化物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之后随之立即发生。拖延的时间越长,其所达到的强化效果就会越弱。例如,小刚在上课的时候持续5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遵守纪律,没有分心,老师却没有及时对其进行表扬,而是在5分钟后讲完了一道数学题才给予他一颗五角星。我们认为,这样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因为在这5分钟之内小刚可能又做出了一些别的不良行为,此时老师再对他进行强化,他就会认为是因为某个不好的行为而被给予了强化。效果就与我们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一致性

如果希望强化能得到有效地应用,还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强化物必须在目标行为发生之后再进行给予。通常,我们在目标行为发生之后,且只有目标行为发生之后,才给予被矫正者强化物这种现象称为强化具有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强化过程中,只有具有一致性,最终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如果强化过程中不具有一致性,那么它就还并不具备成为一种强化的必要条件。例如,小刚在上课时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优秀突出的行为表现,老师就给了他一颗五角星,那么这个以五角星作为强化物的强化没有达到一致性,而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够使小刚上课分心的行为有所改善。

★强化物的数量和品质

在强化这个过程中,对强化物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强化的效果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一般来讲,强化物的数量越多,强化的效果就会越明显。举个例子来说,分别用10块钱和5块钱来作为目标行为的奖励,那么势必给予10块钱的奖励效果就会比给予5块钱的效果明显很多。但是也绝不是说效果会无限制的多。如果所给强化物的数量超出了一定的限制,就会适得其反,出现上文所提到的“餍足”现象,甚至导致最终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强化物的失效。尤其是对于原始强化物(如水、食物等),如果超量给予,就不能被视为一个好的强化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