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遵循这种规律。当然,各人在遵循这种规律的时候所用的方式方法和路径平台不尽相同。而我总觉得风格的养成必须遵循自由的引领,不需要刻意的雕琢与计算。我只是尽力把在教师专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就像我们爬楼梯一样,以最好的状态、适应自我的节奏踩上这一阶,自然面对的就是下一阶,没有刻意,也没有太多的负担。教育也好,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好,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一)风格的诠释
法国著名学者布封曾对风格下过一个定义:“风格是关于人本身的。”他认为,讨论风格不能不讨论人,讨论风格就是讨论人。进而有学者提出,“风格是特殊的人格。”因此,追求、形成风格是塑造人格的过程,甚或说,追求、形成风格首要的是塑造自己的人格。
与布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歌德。歌德在《歌德谈话录》中这么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显然,风格要以内心的尺度为依据。同样,吴冠中提出“风格是人的背影”的命题,他的意思是,风格是人格的投射。
帕斯卡尔对人的伟大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人的伟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可悲。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我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能认识自己是伟大的。因此,可不可以这么理解:追求形成风格的过程是一个追寻伟大的过程。这一伟大的过程往往是在精神层面展开的。黑格尔把这种向前进展的精神称之为“一切人内在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