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
为了参加区国学课评优活动,为了提高国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提升学校师生文学底蕴和内涵,本学期我们在以往经验基础上,更注重国学教学的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除了外请专家到校讲学外,我认为,深入激发和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力,更是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今天我们组织学校几位优秀教师做国学研讨课。
在讲课前,我们没有对老师们提任何的要求和限制条件,目的就是充分挖潜,并希望从这些优秀的、已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身上提炼总结出可以成为“模式”一部分的教学亮点。事实上,这个目的达到了!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了不同类型的教材内容:围绕“礼”的经典名篇教学;《声律启蒙》的韵文教学;《两小儿辩日》的古文教学。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每一位老师都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动了一番脑筋,设计出来的课都基本完整,有思想,有效果。最重要的是,都给我以启发。期望在我们共同研讨的基础上,早日得出满意的结果。
几节国学课所呈现效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带给我了一些警示:
首先,关于我们的国学课与语文课、与品德课的联系和区别。我认为国学课最主要的目的是积累和诵读,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陶冶性情的同时,锤炼品质。虽有说文解字和开展做人教育的目的,但是国学课决不同于语文课和品德课。国学课上的理解是学生不知不觉中对古文表达方式方法的学习,而不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的讲解;国学课上的育人,是让学生在体验感受祖先“温良恭俭让”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
其次,国学课也需要感情的萌动、情感的激发。比如感情朗读:两小儿的争辩语气,“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的优美语气,“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的说理语气等,都是应该体现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针对课堂需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心灵世界的一汪清泉泛起涟漪,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