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龚雄飞与学本教学

第三节 海南潮涌

字体:16+-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修行。2004年,我突然调到海南省海口市工作。因为其时,中国的大地上正刮起一场改革的旋风。教育部在四个省(区)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点,这四个省(区)是——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我已经在汨罗进行了一些比较肤浅的改革,我想我应该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去,去学习,去实践,去创造。当时珠海和深圳也希望我去工作,海南的工资待遇并不高,远远无法和深圳、珠海相比,但我最后选择了海南。因为当时海口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黄行光接待了我,让我过来之后,具体负责主抓海口市的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是我最愿意去做的事情。

2005年4月山东青岛留影

2005年上半年,我带着一批高中校长和主任们去山东和宁夏考察和学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经验。穿越茫茫的戈壁黄沙,我们像一群寻觅梦想的幽灵,悄悄栖落在古西夏王陵边的这座城市;然后又回转身,飞向山东,考察了青岛、威海、济南三个地市。回来后,我彻夜不眠,写了一篇考察报告,比较客观地描述了这两个省(区)改革中的艰难和希望。比如,在很多高中学校,我们听到的大多是面对课程改革的迷惘与悲歌,很多学校强调“积极稳妥”,但实质上“积极”只是一种修饰,各项改革动作不大;“稳妥”才是关键,各个地区、各所学校似乎都在“比赛”,但比的是谁更保守、谁走得更慢,仿佛越走在改革的后面则越显得光荣,“改革者”似乎反成了被舆论讥讽的对象。这就是2005年高中课改的真实状况。再比如,教师、校长与新课程究竟谁该适应谁?由当时的情况分析,教师之于教学,其最大障碍有五条:一是课时偏紧与教材内容偏多的矛盾难以统一;二是三维目标与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失衡;三是以模块为特征的教材体系与施教中的不适应,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整合与“二次开发”能力;四是基于大班额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互动难以有效展开;五是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互为主体的关系。这是现阶段所呈现的问题。以后,随着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会产生许多新的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改革的实际意义,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就是攻克基于高目标所遇到的阻力与问题;课程改革的艰难,也正在于问题重重,需要像跨栏一样一一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