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我转战山城接任重庆市重点中学——凤鸣山中学校长。有时候,生活就像一种循环,看似相似,却有着千差万别,仿佛命运的安排,谁也无法抗拒。此时,凤鸣山中学正发生着两件大事:一件是投资近4个亿的新校区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火热的建设中蕴涵着学校新的发展机遇;另一件事则是重庆市正式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凤鸣山中学被确定为全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样本学校”,需要学校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
我8月初来到学校后,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逐一找学校的教职员工谈话,了解学校发展的优势和问题,梳理治校的思路和方略。我一共找了211位教师谈话,谈话记录写满了8个笔记本。最后,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从文化入手,一手抓环境文化建设,在新学校的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打造高品位的学校景观文化;一手启动课程改革,在教师心中树立新的教育道德,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文化。
学校文化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最早提出的。1932年,他在其《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学校文化”(School Culture)这一表述。今天,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这样一个建设过程,把学校建成“在心灵上团结之信任者的社区”,使人们在其中是“忠诚的、有承诺的,且工作在一起,以追求更佳的事物”。重新确立师生对自己学校的认同感,使学校成为一个值得信任与骄傲的家园与乐园。
学校文化是一个多层面构成的系统。一般来看,其中的内核是精神文化,它一般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价值文化和理念追求;向外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表现为静态的学校环境文化;二是表现为动态的教师教学文化。环境文化和教学文化都是文化系统中的核心——精神文化和理念文化的集中表达和外在显现,其中学校环境文化指向对师生精神的陶冶,课程教学文化即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教育内涵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