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教法,历来是教育家重点研究的课题。夸美纽斯、卢梭、洛克等教育科学的奠基人都曾对教育内容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意见,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从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这个体系至今还在起作用。但是课程、教材、教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同时,过去的研究主要是在课程的宏观结构上,对每门学科的理论则研究得很不够。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门学科的内容不断丰富,知识总量急剧增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最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同时,也正是因为知识增长迅速,简单地把现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教会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教什么、如何教、什么时候教,这些问题就摆在了教育者的面前。教学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了重大的发展。它对学科教育学的诞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各科教材教法虽然在师范院校内一直是一门必修课程,但历来不受人们的重视。在一些专业学科的教师、专家们的眼里,似乎教材教法不过是分析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会学生如何去上好一堂课的一些雕虫小技,没有什么学术性。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教材教法绝不只是分析一门学科如何传授,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分析如何根据一门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教育的规律把它组织成为一门学科。学科并不等于科学,一门科学要变成一门学科,需要经过一番改造。改造的理论就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就叫学科教育学。学科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既要研究该学科的科学规律,又要研究教育规律,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专门的人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门学问是发展不起来的。近年来这个道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然,毋庸讳言,虽然几十年来教学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师范院校的教材教法的课程却显得十分陈旧。因此,重建教材教法的理论体系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