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有的进行了学制改革的试验,有的进行了学校整体改革的试验,有的进行了单科教材教法的试验。这都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从国家的总体上来讲,教育改革要深化,首先要抓住课程这一环。因为,无论是教育结构的改革,还是办学方向的改革,都要落实到课程上。学制和结构的改革是一种组织形式的改革,而课程改革则是一种内容的改革。所以,20世纪60年代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就是从课程改革开始的。
课程改革的问题很大。从纵向来讲,它涉及大、中、小学;从横向来讲,它涉及各门学科的相互关系。在一篇短文中不可能什么都谈到,所以我想就中学阶段的课程改革谈一点原则性意见和同志们一起探讨。
讲到中学课程,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制定中学课程的依据是什么?我认为有下列几点。
第一,中等教育的任务是制定中学课程最重要的依据。我认为,从总体上、发展上来讲,中等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当然,从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来讲,中等教育可以分为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中等教育两大类,它们的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但是它们都处于中级阶段,无论是从整个教育进程来讲,还是从个人成长发展的阶段来讲,都处于尚未成熟、趋向成熟阶段,都有一个继续发展的问题。从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出路来讲,中等教育有双重任务,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为就业做准备。这种双重任务对普通中学来讲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普通中学总是只有一部分毕业生能够升学,另一部分毕业生将进入劳动市场。对职业中学来讲,一般总认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毕业后就业,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毕业后就业并不等于从此中断学习,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还需要不断学习,何况不能排除个别的毕业生继续升学的可能性。因此,中等教育的任务就是打基础。那么,打什么基础?我认为,要打好下列三方面的基础:①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这种学习包括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也包括终身学习。也就是说,通过中等教育,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掌握了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和方法。②为将来接受职业训练或者为完善职业训练、提高职业技能打基础。普通中学毕业生中的一部分要就业,就要接受职业训练,职业中学的毕业生也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职业技能的需要。打好职业训练的基础,包括心理上的和知识技能上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课程上考虑设置有关职业指导的课程。③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基础。这里面包括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格的初步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体力的增强、生活能力的培养等,国家应该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来考虑课程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