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影响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在采取行政手段,如限定课余作业分量和时间,减少考试次数等,不能说没有成效,但是可以说,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学校刚把学生的课余负担减轻,就有教师反映学生学习质量下降了,就有家长认为学校要求太松了,担心将来考不上重点中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采取行政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还不能治本,只能治标,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人才观的问题。这个深层次问题不解决,则行政手段的效力只能生效一时,天长日久就会故态复萌,重走老路。
人才观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人是人才?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有些同志认为,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才是人才,也就是说,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专家教授才是人才,普通的劳动者不是人才。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勤奋努力,勇于创新,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就是人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列举了三种人,一种是科学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一种是工农劳动大军,一种是行政管理人才,这三种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都是人才。人才分各种类别,分高低层次。高级人士,即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只有极少数,大多数是中低级人才。社会需要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正常运作。人才结构不合理就会像载重不均衡的船,稍有闪失便会船覆人亡。
基础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养,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好基础的任务,打什么基础?我认为是三方面的基础:一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包括思想品德、智力、体力各方面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包括进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以后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就业的基础,包括就业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普及教育,不是选拔教育,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预备学校。当然,基础教育(任何教育)都有发现、培养有突出才能的人才的任务,但不是它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