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四卷:教师教育 教育对话录

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1]

字体:16+-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必要的校舍和设备;二是一套切合学生实际又反映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教材;三是训练有素的教师(当然包括校长)。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我经常在想,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培养出那么多人才?就是因为有一批著名的学者在那里当教师。当然,现在的条件不同了,我们已经有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主要的。

教师集体是学校的灵魂。他们塑造着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即一所学校的校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教师是智慧的启迪者。教师不仅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变得聪明,有能力自己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有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北京市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教师也基本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但是,教育质量是否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呢?恐怕还没有。比如,还存在少数基础薄弱学校,于是就出现了学生纷纷挤入重点中学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势必走入“应试教育”的怪圈,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人才的成长。为改变这种状况,北京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础薄弱学校的建设。如何建设?我认为关键仍是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设备条件固然重要,但最好、最先进的设备还要靠教师去使用。

要尽快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规格。中师毕业生教小学,这在世界上已经很少存在。中师毕业生的文化程度比不上普通中学毕业生,怎么能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满足儿童强烈的求知欲望?由于他们本身文化素质低,因此,在学校中常常出现违反教育规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