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到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不少综合性大学正在筹办教育学院,于是原来的一批师范院校不仅感到竞争的压力,而且感到困惑,不知道今后的出路何在。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师范教育的规律,切不可感情用事。
许多同志早有一个共识,即师范教育是永恒的,但师范院校不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只要有教育的存在,就有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但是教育几乎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师范学校的出现,如果从法国拉萨尔创办的教师训练机构算起,至今也只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且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独立的师范院校越来越少。这样的变化并没有说明师范教育的消失,相反,师范教育有所加强。师范院校是在教育普及的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工人,教育逐渐在人民大众中普及。特别是许多走向工业化的国家开始立法,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教育发展了,就要有教师,于是就出现了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开始时,师范学校的水平是很低的,只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学一点教育的课程。随着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师范教育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9世纪末开始出现了师范学院。例如,1893年,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市(Albany)首先把原来的师范学校升格为州立师范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2年。其他各州纷纷效仿,师范学院渐渐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些国家也都将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师范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国家的师范学院改革为综合性大学,如美国、日本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种转变的前提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