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六卷: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出现和近代教育在中国的产生

字体:16+-

西学东渐虽然几近中断,但外国人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他们为了传教的方便,在当地办起了学校。于是,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教会学校。它们是中国近代教育之肇始。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西式学校是1807年最早来华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玛利逊于1818年在马六甲开设的“英华学校”。1835年,玛利逊死后,香港等地教士成立了“玛利逊教育协会”来纪念他。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朗(S.R.Brown)在广州开设了一所小学,但不久就被当地人赶走,迁往澳门开设了一所玛利逊学校。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传教士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办学,通过办学传教。最早办的学校有:1844年由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社”派遣的爱尔德赛(Aldersey)在宁波开设的女子学校;1845年美国长老会在宁波建立的一所学塾(1867年迁往杭州,名为育英书院,后来发展为之江大学)。19世纪下半期,随着美国殖民主义势力的向外扩张,美国教会掀起了一个国外办学的热潮,因而也纷纷到中国来办学。这一时期美国教会创办的学校有:186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在山东登州开设的文会馆,这可以说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所中学,此前教会学校都是小学水平;1866年英国浸礼会在青州设立的广德书院,后与文会馆合并为广文书院,设在潍县,到1917年发展为齐鲁大学;1864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柏亨利(Henry Blodget)设立育英学堂,1912年改为中学;与此同时,美国圣公会传教士裨治文夫人格兰德开办了贝满女学堂,1895年设中学课程等。教会学校数目急剧增加,根据1877年和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两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的报告:1876年,男日校177所,学生2 991人,男寄宿学校31所,学生647人;女日校82所,学生1 307人,女寄宿学校39所,学生794人;传道学校21所,学生236人。学校总数350所,学生总数5 975人。1889年,学生总数达16 836人。[6]十三年间,教会学校学生增加了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