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六卷: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第二节 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大转变

字体:16+-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人类进入冷战后的新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就酝酿着新的教育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达到了**,以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在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两种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两种转变突出了知识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本身必须改革和发展。邓小平于1983年国庆节前夕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1985年5月15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在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响亮地提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199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了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央这一系列决策和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到2000年,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规模,至2002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5%,初步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数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