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六卷: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第四章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

字体:16+-

除了前面讲到的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因素外,教育内部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并且提出了六大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之所以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上。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首先,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以正确的观念为指导。《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的观念。

什么叫人才?什么样的人叫人才?这使我想起1979年在纪念新中国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于光远、吴明瑜、童大林、张健、敢峰、王通讯等和我谈起建立人才学的问题,当时对人才的看法就有不同的意见。我于1980年曾经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人才学和教育学》。当时我是这么写的:“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一定都能成为人才。也就是说,学校的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就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但他不一定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能力,不一定成为人才。”[24]当时人们把人才和天才混淆了。现在我要补上一句:人才是多样的,只要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工作,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就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是每个教师的第一信念。我们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才会努力、尽心地教育他。因此,每个教师都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信念。

其次,要树立人才多样化的观念。人是有差异的,因此人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要求每个学生。要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