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不能脱离社会
一定的文化教育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并为它服务。几千年来,学校教育总是被统治阶级垄断,成为他们统治人民的工具。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者唯恐其灭亡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把人训练成机器罢了。”“你们既然用你们资产阶级关于自由、教育、法等的观念来衡量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的主张,那就请你们不要同我们争论了。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128]鲁迅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并且有很长一段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对当时中国教育界的内幕知道得一清二楚,对教育界的一言一行看得入木三分,因此,他对旧教育的本质有极其彻底的揭露。
首先,他认为教育总是和政治状态与社会情况有关。他批判了那种教育可以脱离社会的谬论。他说:“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哪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129]但是,一切统治阶级为了掩盖他们统治人民的事实,总是虚伪地宣称,教育可以脱离政治,学校可以脱离社会,抹杀教育的社会本质。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中国流行一种教育理论,叫“教育无目的论”,或者叫“教育无宗旨论”。1919年10月,第五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一个议案,建议教育部废除教育宗旨; 1922年,在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建议下,北洋政府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具体体现了这一理论。当时北洋政府最害怕的是人民群众,当然也就不敢公开表明他们的教育目的,只能用废除教育宗旨来掩盖他们所提倡的教育的资产阶级性质,抵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对教育为革命斗争服务。鲁迅竭力反对这种主张,他认为,教育总是有目的的,反动统治阶级办教育,就是为了维护他们的阶级统治,培养他们所需要的顺民和奴才;革命人民办教育,就是要使教育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服务,培养冲破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旧势力的闯将,推翻吃人的筵席,建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