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儗播布美术意见书》[22]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3年2月《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后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本文是鲁迅为教育部拟的公文。当时他在教育部任职。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新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为了更好地实施美育,鲁迅拟定了这个意见书,全面阐述了美术的性质、种类、目的和效用。鲁迅认为,美术有三个要素:一是天物,即自然现象;二是思理,即作者的思考、领悟、设计;三是美化,即创作,不是把自然现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要创作,补天物之不足。他认为,没有创作,雕刻得再精细、逼真,也不能算美术。所以他说:“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
鲁迅认为,美术的目的和功效有三:一是“可以表见文化”;二是“可以辅翼道德”;三是“可以救援经济”。
本文对学校推进美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感录六十三·“与幼者”》[23]
本篇最初发表在1919年《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热风》。
本文抄录了日本小说家有岛武郎《著作集》里《与幼者》中的一段,来补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的意思。文章充满对子女的爱,鼓励他们超越父母,勇敢地走上人生的旅途。
《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2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9年《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热风》。
文章赞美生命的顽强,强调“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生命的路是走出来的。鲁迅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名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这句话常常鼓励人们克服困难去开辟新的道路,去创造新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