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七卷: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桥

六、提倡白话文,让文学走向大众

字体:16+-

《人生识字胡涂始》[64]

本篇作于1935年4月2日,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1日《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五期,后收入《且介亭杂文二集》。

本文批评文言文的难学难懂。文章写道,孩子们学话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但等到识字以后,学古文,老师不讲解,只要求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有些能弄懂,但大多数都弄不懂。作者批评有些文人对古文也是似懂非懂,自己是糊涂的,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糊涂。要把事情说明白,还是要提倡白话文。而白话文也应该“明白如话”。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作者要放弃似识非识的字,“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二是要有一部字典。

《“此生或彼生”》[65]

本篇作于1934年6月22日,最初发表于同年6月30日《中华日报·动向》,后收入《花边文学》。

当时苏州中学校长汪懋祖曾经鼓吹中小学尊孔读经和课本改用文言,并在《申报》上发表文章,举例“此生或彼生”,想说明文言文“明了”“省力”。鲁迅就抓住这句话,说明“此生或彼生”可以有多种解释,可以理解这个学生或那个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今生或来世。只有用白话文注解、补足,才能明白它是什么意思,说明文言文反而费力,证明“文言的不中用”。文章巧妙地以其之矛,攻其之盾。

《奇怪(二)》[66]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4年8月18日《中华日报·动向》,署名白道,后收入《花边文学》。

尤墨君(1888—1971),江苏吴县(现吴中区)人,当时任杭州师范学校教师。1934年8月5日《新语林》第三期发表了他的一篇文章《怎样使中学生练习大众语》。鲁迅反对这篇文章中禁用“时髦字眼”的提法,认为新名词是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大众语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中学生教育程度比较高,新名词能够给大家拓展知识,他们掌握了新名词,就能够促进大众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