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七卷: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桥

对战乱的记忆至今仍是梦魇

字体:16+-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战争的炮火下和贫困中度过的。1937年“七七事变”,我正读完小学二年级。“七七事变”后不久,江阴县城就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

我们一个远房亲戚本来在城里开一爿石灰行,战前还建了一个防空洞,但并未顶用,还是在这次轰炸中被炸死了。他的儿子走出防空洞到河边洗手,反而幸免于难。炮声一打响,大家纷纷逃难。

有钱人家逃到上海租界去了,有的逃到苏北泰州等地。我们则是逃到乡村,一年辗转多个村庄,先是贯庄,继而北漍、周庄、华墅。有时夜里住在村里,白天就逃到山上。

一年以后,时局稍为稳定,我们就搬到离城不远的小镇金童桥。但日军不时会下乡来清乡,一听说日本兵来了,我们就赶快逃到另外的村子里躲起来。这样躲躲藏藏一年多,学业也荒废了。这一年只上了几个月的私塾。所谓私垫,实际上是金童桥的一位郎中先生(即乡村医生),他一面给人看病,一面收了几个生徒。他的学生有四五个人,年龄不等,记得有比我年纪小的,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最大的也不过十来岁。因为年龄不等,所以学习的内容也不同。

初入学的学《三字经》,最大的一个读《孟子》,老师让我读《大学》。[24]天天让我们背诵,也不讲解。读了几个月,最后只记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5]。至于什么意思,完全不明白。

后来到城里去上小学,要走好几里地。城门有日本兵站岗,经过的中国人必须向他鞠躬,否则他便用枪托打中国人。

正如池田先生所说,抗战期间,由于流离失所,我上小学时就先后换了六所学校。到小学六年级时我们返回江阴县城,在实验小学读书。学校操场隔壁恰是日本宪兵队驻地,我们常常听到无辜的老百姓被拷打时的惨叫声。日本宪兵队常常在夜里出来查户口。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听到远处犬吠或沉重的脚步声,就知道日本兵又来了,赶快吹熄灯火,屏住气,不敢出声。我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的苦难,直到现在,夜里如果做噩梦,还会遇上日本兵,这种苦难留下的印象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