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我的小学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就像池田先生说的那样,六年小学换了六所学校,所以对小学老师的印象已经不深了。
上初中的时候已经是战争后期,沦陷区已较平静,我就进入了南菁中学,那时被改为江苏省立第九中学。虽然学校已被日军轰炸,破烂不堪,但我们的老师还是很好的。幸而学校中有几位好老师,我的青少年时光没有虚度。
我记忆最深的几位老师中,有初中一年级教算术课的章臣顺老师。她讲四则算术常常用图解,如讲“两车对开,时速不同,在一定距离内何时相遇”等此类问题,用图在黑板上画出来,就很容易懂了。
另外一位是教初三平面几何的胡静莲老师,她那时才二十多岁,患有肺结核,但给我们上课时总是精神抖擞,看不出是患有疾病的人。讲几何要画图,她图形画得又准又好,极富艺术性。考试时除普通的考题外,她常常出一些附加的难题,同学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不计在一百分内,做对了另外加分,第一个交卷也能加分,她用这些办法来鼓励我们学数学。我非常喜欢数学课,常常把难题做出来了,而且第一个交卷,因此我的数学成绩总是可以达到一百多分。不幸的是,在抗战胜利那一年,她因肺结核不治去世了。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她一直带病为我们上课。出殡那天,虽然天下着雨,但同学们都去为她送行。
我在南菁中学的六年生活中还有一点,就是不死读书,而是参加各种活动,生活极为丰富多彩,没有现在这种高考的竞争压力。我们学数学,不仅学数学知识,还把它当作一门艺术。如学立体几何时要画图,画的图还有阴阳面,大家比谁画的图最漂亮,比谁的作业做得最整齐。记得初中二年级时我弄到一本《芥子园画谱》[42],于是大家就学起画来;班上有的同学喜欢书法,大家就都练起字来。在初中时我们就成立了足球队,还办墙报。刚才说到到了高中我们成立了曙光文艺社,办起了杂志,关心国事。种种活动锻炼了我们,使我们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南菁中学的这种传统非常符合我们今天提倡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