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办教育成为教育界谈论的热点。其实,从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来讲,民办教育远远早于公办教育,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都是私立学校办学在前,公立学校不过是近两百年来的事。所以在国外私立学校资格最老、办学质量最高。例如,美国的哈佛、耶鲁,英国的牛津、剑桥,日本的庆应、早稻田都是世界上的名牌大学。我国过去也是教会办的洋学堂在先,然后在20世纪初清廷“废科举、兴学堂”,才办起公办的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把私立学校一律收归国有,统一学制,统一计划,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办起统一的社会主义的学校。今天又要办民办学校,其发展轨迹就与世界各国的民办教育不一样了。
民办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应该说是客观的需要。这种需要在我国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高等教育,主要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许多青年要求接受高等教育,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但政府提供不了这么多学额,于是民办高等学校应运而生。另一种情况是中小学教育中各种学校条件不同,水平不齐。家长要求子女接受较好的教育,进较好的学校;或者有些家长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一部分家长因工作关系无暇照看孩子,要求子女能寄宿在学校中,于是最先就出现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两种需要虽有所不同,但都是教育供求之间矛盾的产物。
这两种不同的需要就决定着民办高等学校和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要求和方向要有所不同。民办高等学校是补公办高等学校之缺,为广大青年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他们的办学方向应该是低重心的,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专业的应用性较强,不能要求办高水平的、基础性强的专业。之所以是这样,还因为有许多条件制约着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