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小孩子,老师和家长往往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乎他们只有听话的义务,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事实上孩子最具有自尊心,不喜欢大人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待。特别是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独立性增强,不愿意依附家长和老师,愿意单独行动;他们的好奇心很强,许多事情都想试一试,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能力又有限,有时事与愿违。这时期的心理处于愿望与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状态中,特别需要别人引导、帮助,而不喜欢别人指斥,说他们是小孩子,不懂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最突出的也就是尊重学生。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发掘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曾经说过:“一个人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了自尊心,那对他还有什么可指望的呢?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使每一个孩子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和家长就要注意充分地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讨论问题。
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呢?有的老师因为一点小事,甚至于并非学生的过错,就向学生大发雷霆;有时还讽刺挖苦,想尽方法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现在法律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但有的老师却借家长之手体罚学生。所以学生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叫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到我家”。学生对老师常常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学生并不会讨厌要求严格的老师,恰恰相反,学生不喜欢松松垮垮的老师,但最不喜欢爱“损人”的老师。他们喜欢的是对学生亲切、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待、教书认真、要求严格的老师。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老师尊重学生,学生理解老师,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时老师的严格要求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因为,正是尊重学生才严格地要求他,如果对他失去了信心,也就不会对他提出什么要求了。有的老师既不尊重学生,又想要求学生,这就近乎霸道了,其效果恐怕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