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老朋友对我说,他的孙女刚上小学一年级,过不了两个星期回家告诉他,她是班上第二号种子。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把班上的同学排了一个队,最聪明的是第一号种子,她是第二号。过了大约一个学期,他的孙女回家对他说:“爷爷,我们班上有8个笨蛋。”问她这又是怎么回事,她说:“今天下午开班会,老师问,谁是笨蛋站起来,班上8个同学站了起来。”这位老朋友叹一口气说,怎么现在还会有这样的老师。而我更感到十分的悲哀。
最近听到学校中的几位青年教师说,怕到小学去开家长会,怕被老师训斥。老师对家长也敢于训斥,可见他们怎样对待学生了。有一位回国不久的留学生,送孩子上幼儿园。由于孩子在国外生活久了,不习惯国内幼儿园的规矩。这位留学生到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总要受到幼儿园老师的“教训”,特别使她不能容忍的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一类不尊重孩子的事并非个别现象。
过去我写过,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要求孩子,其实也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有的老师天天在数落孩子,以为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在摧残孩子。
自尊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丧失了自尊心,也就丧失了人格。而自尊心是要通过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从小尊重而培养起来的。
自尊心又是和自信心连接在一起的。有了自尊心就会建立起自信心;反过来,有了自信心就会促进自尊心的确立。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了它,学生就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因此,每个老师都要重视它,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从小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那么长大了对他还能抱什么希望呢?因此他十分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不等学生真正学会了不给学生打分数,也不轻易地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他说,如果是学生不会做,那么老师就应该教会他;如果是学生没有用心做,那么老师就应该要求学生重新用心做,这样来使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他还说,一年级的小学生进校以后往往要经过几个月才能得到第一次分数,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是很重要的,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好的分数,从而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获得胜利的喜悦。一个人从小有了这种心理品质,长大以后对于工作就会有事业心、进取心。如果相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好坏淡漠不管,将来要求他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就很困难了。所以,他说,一个孩子如果一连得几次2分,他对学习就觉得无所谓了,“这是在孩子的精神生活中发生的最可怕的事”。这些思想不是很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