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种教学方法,叫作“精讲多练”。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要讲得精细一些,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这种方法在我国流行了几十年,至今还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用现代教育观念对它评析一番。
教学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丰富情感的过程。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学的目标不只是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想情感。近些年来各国教学改革特别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要求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丰富的思想情感,对社会、对环境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能否启发学生发挥主体性、主动性上。
“精讲多练”的方法显然不能完成上述教学目标,也不能体现现代教学的特点。“精讲多练”只是一种传授基本知识和学生获取基本技能的方法,而且并非最好的方法。
老师讲课当然十分重要,在当前我国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老师讲课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课讲得好不好,很难用一个“精”字来概括。我认为,老师讲的课,最主要的是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并且发展思维能力,也即智力,才能激**感。当今建构主义思潮很流行,且不说它的哲学基础是否科学,有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就是它认为,学生建立一个概念不是直接把这个概念接受过来,而是必须与前概念相对照,通过对前概念的解构来重构新的概念。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学生不是一块白板,他在上课的时候已有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听老师讲了新的知识,他必然会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看有没有矛盾,如果有矛盾,他就要提出疑问,通过与老师、同学的讨论,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这些矛盾。解决的结果,或者是推翻原来的认识,或者是补充原来的认识,从而建构新的认识、新的概念。这中间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积极思考的过程。老师讲课如能做到这一点,就能说他的课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