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就有一句成语“学无止境”,或者俗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指的是一个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求得高深的学问,提高个人的修养,达到孔子主张的“君子”的境界。这是一种古老的终身教育的思想。
今天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已经不是那种古老的思想,而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全新的教育观点。这种观点的提出,有着宏观的历史时代背景。
第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不断变革,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劳动者不断学习以适应这种变革。追溯历史,可以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算起。科学技术一旦与生产相结合,有如巨龙生出了翅膀,打破了传统的保守性,使生产过程不断变革,造成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马克思)。现代工业使得许多传统职业在社会上消失,同时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已不可能,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很快就会被抛出现代生产以外。
第二,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变革,而且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从工业革命到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历了多次革命,特别是在20世纪后半叶以后,由于核子、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急剧增长。据估计,人类知识总和的90%是最近30年创造的。知识的爆炸和不断更新,使得一个人不可能在短短的学龄期间(一般指6~24岁)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变革。正如终身教育的创始人郎格朗所说:把人的一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学习,后半生用于工作,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终身教育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学习机会。
第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责任。人类要想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善待自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它可以用来创造可供人类享受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可用来制造毁灭人类自身的武器。只有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认识,才能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