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对儿童真正的爱?[1]
疼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怎样疼爱自己的子女;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如何才是对学生的正确的爱护。
中国历来有两种极端的教育方法。鲁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批评过:一种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另一种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往往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迅说的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但现在这种倾向却依然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而已。总括起来,无非一种是溺爱,一种是严酷。现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的核心、父母掌上的明珠。一般认为,溺爱已经多于严酷。其实并不尽然。许多好心的父母,出于望子成龙心理,从小就强制孩子坐在钢琴边,站在画布旁,表面上是热爱,但对孩子身心之摧残恐怕不亚于严酷的打扑。至于为了学习分数而打骂、虐待孩子的现象,不是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了吗?半个世纪以前,鲁迅高喊“救救孩子”的呼声,今天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救救孩子”实际上是“救救民族”,“救救我们的未来”!
前面这一通议论是我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的感受。而自从考察北美幼儿教育以后,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1997年10月4日至11月11日,我率领一个幼儿教育代表团访问了加拿大、美国六个城市的几十所幼儿园和托儿中心。耳闻目睹,使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才算是对儿童真正的爱。这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教育观的问题、人才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