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派历史教学透析

二、走向广阔天地

字体:16+-

问:您能具体谈谈那段成长时期的收获吗?

凤:最大的收获是来自参加培训的过程。“九五”期间,我从二级教师晋升为一级教师。在当时,一级教师也需要参加“240师资培训”,很多教师仍然不愿意来回奔波,但我还是坚持参与。

就这样,我就进入了一条培训的“轨道”。我认为,这条培训的轨道就是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因为为我们提供培训的人,都是一些大学教授。你前面说到上海的历史教学的氛围,有这样一批甘为人梯、愿意让中学教师站在肩膀上的大学教师,应该说是上海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

记得在一级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遇到了郭景扬先生。对于他,我至今心怀感激。当时,他任职于上海教育学院,是组织培训的教师之一。在培训中,他提出:“我们上海是‘海派’,‘海派’自然要有‘海派’本身的特色。各位能够就此写一些东西吗?”那时,我记得总共有20位教师参与培训,大家几乎都一推了之,声称没有空闲时间,而我却自愿承担了这样的任务。承担任务固然会让我辛苦一点,但对将来的发展是有用的。郭景扬先生将我们分成四个组,分别写作四种教学模式,希望每组根据所长,各自认领一种。我们组认领了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而同组的其余两个人均表示了推托,将工作完全交给了我。

我之所以认领这一课题,是因为我对情境复现教学模式曾有研究,而且也实践过。在写作这篇论文的过程中,起初,我发现自己单独承担这个任务,是很难写出非常有质量的论文的,基本上也只能是进行经验总结。本想指望郭先生能够为我修改,可他拒绝了,只听取了我的讲述和构想,并进行了指导。每个小组都前去求教,郭先生只是支撑着下巴一一认真聆听,随后将他的思考与观点告知大家。经过第二次修改后,再向他汇报一次。紧接着,论文在《历史教学》杂志上按期发表,我的文章位列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