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第二章 国外合作学习研究动向

字体:16+-

第一节 国外合作学习研究概述

早在几千年前,犹太法典就说:为了解犹太法典,每个人都应当寻找学习伙伴。罗马的哲学家塞内加(Seneca,L.A.)非常推崇合作学习,他认为: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习了一遍。此外,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柏拉图(Plato)、马克·奥勒留(Aurelius,M.)、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St.)等人都曾在其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1]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Quintilianus,M.F.)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昆体良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即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著名大教育家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Comennius,J.A.)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Rousseau,J.J.)、英国的洛克(Locke,J.)、美国的杰弗逊(Jefferson,T.)和本杰明·富兰克林(Franklin,B.)都曾指出过合作学习的思想。

除了在个别教学中小范围实践合作学习的理念之外,18世纪,约瑟夫·兰喀斯特(Lancaster,J.)和安德鲁·贝尔(Bell,A.)开始使用合作性学习小组,在英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学习小组实践。1806年,美国纽约市创建了美国第一所兰喀斯特学校,合作学习的思想也随之传入美国,并不断发展。美国19世纪早期的公立学校运动是非常重视合作学习的,当时的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大力提倡并广泛使用合作学习,以促进当时的教育目标。在美国,合作学习最成功的倡导者当数教育家弗朗西斯·帕克(Park,F.)。在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里,帕克将他对合作学习的狂热、理念、实践和对自由、民主和个性化的热爱全部投入到了公立学校中来,创造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民主氛围。他认为学校是最适宜于实现民主并让儿童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地方。当他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公立学校的校长时,平均每年都有30 000多名参观者来考察他的合作学习方法(Campbell,1965);1875至1880年,帕克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督学期间,针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大胆进行教育革新试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试验成果被称为“昆西教学法”(Quincy Plan),帕克的改革为学校班级注入了一股巨大活力,因此,帕克的合作教学方法主导了美国当时的教育。在帕克之后,杜威在其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也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作为他著名的“从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