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第四章 国外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字体:16+-

第一节 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

一、基本要义

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也可叫作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STAD)。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1978年创设的。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较为简单、最容易实施的一种方式,但也是十分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STAD所使用的课程内容、标准和评价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它适用于初次接触和尝试合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任务分担、责任分担的有效学习方式。在STAD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分担一定的学习任务,承担对本小组团体成绩高低的责任,即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成绩都将决定团体成绩的高低,是一种任务分担、团体计分的合作学习方式。

一般来讲,学习成绩分工法的实施主要包括五个要素:课堂授课、小组组建、测验、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到认可。[1]

(一)课堂授课

合作学习课堂上所学习的材料通常先由教师向学生呈现。最常见的呈现方式就是教师的课堂讲授或直接教学,有时也采用讲授—讨论的方式,当然也包括以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STAD课上的讲授与一般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STAD课的讲授必须明确地集中在所学的单元上,这样会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必须认真听讲,因为这样做有助于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好的成绩,而他们个人的得分将直接影响他们所在小组的得分。

(二)小组组建

按照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实施合作学习的做法,合作学习小组通常要由4~5名学生组成。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即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小组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小组成员为取得好的测验成绩做好准备。在教师讲授完毕以后,学生通常就接着进行小组活动,有时是在一起讨论问题,有时是比较问题的答案,当同伴出现错误时还要帮助他们纠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