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型的合作教学以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合作授课”理论与实践为代表。这种教学理论是针对当前专业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各自为战的状况而提出的。关于师师合作教学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学者鲍文斯和胡卡德(Bauwens,J.&Hourcade,J.)。他们提倡两名或多名教师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协作,共同授课,共同处理课堂事务,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同事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帮助与支持。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合作授课有时与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密切联系,是特殊教育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关于师师合作教学,美国学者嘎斯基(Guskey,R.T.)也大力倡导,他主张教师之间应进行协同工作。我国合作教学论的倡导者们从课堂互动分析的角度入手,提出师师互动是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的观点,提倡将教师与教师的合作纳入教学的全过程。
从理论上讲,师师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之间互相配合、互动合作,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教师之间在教学中相互学习,以实现自身教学技能的发展和进步。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经常是相互融合、同时进行的。
在国外,以师师合作互动为研究对象的合作教学研究常被称为“合作授课”,在我国则经常称之为“师师合作”或“教师合作”。目前,关于合作授课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由美国学者鲍文斯和胡卡德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合作授课”(cooperative teaching)。同时,他们还提供了大量具体的合作授课实施模式,阐明了合作授课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如合作程序、行政支持、如何对待负面影响、人际交往技巧、评价标准等。
随着合作授课的开展,很多学者也发现合作授课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普通教师和特殊教师地位不平等,教师对待合作的消极态度,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隔阂,较高的考试风险,普通教师在专业方面未做好准备以及缺乏相关经历,等等。但这些困难并没有挡住人们实施合作授课的热情,鲍文斯和胡卡德则在《合作授课:重建与共享学校》(Cooperative Teaching:Rebuilding and Sharing the Schoolhouse )中将合作授课从特殊教育领域拓展到了普通教育领域,认为它可以有效满足来自各种社会背景的学生的需要。现在,合作授课已经发展为多种形式,在美国接近80%的中小学得到了运用,关于合作授课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