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教育论

六、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字体:16+-

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短缺问题,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当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

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其所折射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解决区域(市、区、县)内学校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区域内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解决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均衡发展,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一些知名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名校的分校、办改制校、兼并薄弱学校等,一方面,使得一批以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为主体的品牌学校的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另一方面,国家也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扶植改造力度,加大了资金投入,改善了硬件条件。此举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择校生、条子生、高价生”等择校现象并未因此而有所缓解。相反,却愈演愈烈。此外,就是重点品牌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对下降,薄弱学校基建改造完成后,教育质量也未见明显提高。

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缩小甚至消除办学条件的不均衡,归根结底,是优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优质师资队伍建设很难在短期内达到理想境界。因为教师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办优质教育最不能缺的就是优质教师,但无论是重点学校扩张还是薄弱学校的改造,只能说在学校硬件方面逐步实现或接近均衡化。但其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的提高与预期目标还相距甚远。学校间的师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因而,在师资不均衡并无多大改观的状况下,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没有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就不可能有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