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学原则和方法
朱熹四十余年从事教育和著述,注意用自己的哲学思想指导教育实践,并总结出一套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一,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是儒家的一个传统教学方法,但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却是朱熹。在注释《论语》“下学而上达”时说:“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61]此外,朱熹认为为学进德“不可求欲速之功”[62],而应当“学以渐而至”“积少成多”。那么,如何实施循序渐进法呢?朱熹认为,应该“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63]。即教育者应该由近至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下学至上达,依序施教。朱熹断言,只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德教方法,即使是材质愚钝之人,也可成才。
第二,启发诱导。朱熹继承了孔子和《学记》中的启发诱导思想,认为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发现疑问,教师引而导之,最终达到春风化雨的功效。朱熹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领会大道理,这样才能开阔思路,触类旁通。二是教师教学要少而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教师教学要发人深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就意味着学生的进步越快、越大。“读书无疑者,须教者疑”[64],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疑者,却要无疑”,则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第三,博学与专精结合。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他以盖房子为例,说明博学就是打好宽厚坚实的基础,没有广博的基础就难以专精。他强调的博与专是主张在博学基础上的专精,以专精统御博学,才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朱熹本人就是博览众学、专一精深的大学者,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他作为宋朝著名的诗人、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