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研究

第二节 自我指导学习理论的争论

字体:16+-

关于自我指导学习理论(Self-directed Learning,SDL)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40年。但是直到1960年以后,它才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而且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该研究领域都是热而不精,表现为“概念化程度不高、定义不明确、研究不充分、理解具有尝试性”[1]。霍利(Houle)、诺尔斯等做了先导性的奠基工作,后续的研究则主要围绕目的、过程和评价等展开。

霍利是该理论的奠基者。他采用访谈法,根据参与的原因把成人学习者分为三类:(1)目标导向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一些最终目标而学习;(2)活动导向者,他们为了交际和友谊而参加学习;(3)学习导向者,以学习本身为目的而学习。这种分类方式对后续研究有很大影响。他的学生诺尔斯和塔福(Tough)等都是在其基础上展开研究的。

诺尔斯在其专著《自我指导学习》中对自我指导学习作了概念界定,并谈到如何通过学习契约来开展学习。诺尔斯将自我指导学习视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依靠自己或者他人的帮助,主动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学习目标,识别学习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并评价学习结果”[2]。他在成人教育学的第一条假设中也提及自我概念和自我指导的思想。

然而,塔福才是第一位对自我指导学习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学者。他在《成人学习计划》(The Adult's Learning Projects)一书中把自我指导学习看作一种学习方式并做了全面的、详细的阐释。通过对66个加拿大人的自我学习计划的研究和叙述,他认为学习普遍存在,是成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人学习具有系统性,但是不一定要依赖教师或教室[3]。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成人学习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他们三人的研究还停留在基础性、先导性和经验性的状态,即使是塔福的研究也没有真正揭示成人自我指导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