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个案的形式,首先讲述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经历,呈现这场课程改革运动给教师的教学和日常生活赋予了怎样的意义。然后以他们的课后记为题材,分析他们在实施新课程中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分析将从教学反思的内容、过程和层次等方面展开。最后对四位老师的课程实施经历和教学反思进行跨个案比较。
若我们从认知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所思所为是与她已有的专业经验通过同化和顺应而形成的。没有教师过去的专业生活,就不可能有当前的课程实施经历。康纳利与克兰迪宁就认为当在实践的视野中看教师的时候,教师是整体的人,不能割断其历史和未来。[1]所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能够为我们理解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提供有益的视角。
胡伯曼(M.Huberman)研究发现,[2]教师在入职的头两三年,首先经历的是“生存”(survival)阶段。当教师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课堂,有“现实振**感”,真实的课堂与想象中的有巨大差距。他们常常在尝试错误中谋求生存,关注于自我的表现,缺乏自信。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发现”的阶段。教师会为自己的职业身份和有自己的学生而感到高兴。“生存”和“发现”经常同时出现,只不过其中一个占主导地位,这两个阶段也叫“探索”时期,其中聚集着大量的或系统或无序,或流畅或矛盾的,或确定或失望的情节。
探索时期正面的经历会帮助教师进入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也会经历三年左右的时间。教师会更进一步确认自己的身份,巩固从第一阶段中获得的经验,提升教学技能,比以前自信,感到对教学中的事务有自我决定感,减少了自我关注而较多地关注教学中非预期的情形。同时能够看到教学的种种限制,但保持更高的安全感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