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老师。
做小学语文老师不易。不能只看文凭,得有真本领。我曾听过一位研究生的实习课。一看他板书的课题,再听他范读课文,使我对“文凭不等于本领”这句话更深信不疑了。不能怪年轻的大学生,这是师范教育的悲哀。师范院校的导师、教授们“导”出了这样的“研究生”,不知有何感想。是的,追根溯源,小学语文老师要有比较好的语文基本功,即我们平时说的“看家本领”。比如书写、朗读、表达(口头的和书面的)等方面,都要有扎实的功底。此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你既然选择了师范教育,就得去修炼。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
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仅有这些还不够。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得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这个“文”主要指读书。不读书正如黄永玉教授所说——就“没有消化生活的胃”。语文老师不读书,别说“消化生活”了,就连一篇课文也“消化”不了!一开口、一动笔,甚至一投足,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读书人。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谈举止,以至心灵状态。读书同时读自己,明理导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读书的最重要的目的。职业要求语文老师必须是个读书人,成为终身阅读者。“文化人”的另一个方面,是以“艺术”化“人”,语文老师要有点艺术细胞。如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细胞多的人,语文教学一定会充满灵性。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得是个“思想者”。列宁为什么那么欣赏罗丹的雕塑——“思想者”?为什么建议“同志们,都要看看罗丹的‘思想者’”?我以为他是想让我们学会思考。大到教育,小到一个字词教学,我们都要思考。教一篇课文,开展一次活动,事前要思考,过后还要思考,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把活动开展好,“前思后想”(尤其是“后想”)才能长心眼、长智慧。把“思考”所得形诸文字,可以使思考更缜密、更深刻。一定要动笔写东西,并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