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名家谈语文

字体:16+-

走进文本,这是教学准备的首要环节。

有人认为阅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潜在的作者)之间的对话活动,读者是阅读的核心,是解释文本的权威。作品不是作者的丰碑,而是乐谱,需要读者演奏。由于一代代读者的参与,作品的意义才被不断揭示、创造,并不断积累,因此读解永无止境。永无止境并非浅尝辄止的借口,虽不能穷其尽,却须求逼近。面对文本,我常常喜欢以不同的视角分别尝试着去了解、去接纳、去审视,力争多角度交流,全方位把握。

我喜欢将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身份走进文本:

——我是作者

“我是作者”是求其“真”的过程。文本主要传递什么信息,主要抒发什么情怀?其源初本义为何?这一过程其实便是追寻文本基本涵义的过程。“识真”既是对作品的尊重,也是进一步求解的先在。

“我是作者”要力争准确还原文字传载的信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与读者间固然由于诸多因素,无法达成合一的体认,但文字毕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阅读者完全可以凭借文字信息的深刻把握,最大限度地逼近作者的本义所在。要识得“其真”,就须真切地走进,实在地揣摩,从而还原抑或再建。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寓言《狐狸和乌鸦》叙述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叼着的肉,揭示了爱听奉承话的危害。不少教师似乎忽略了文中的“邻居”一词,正因为狐狸和乌鸦是“邻居”关系,住家毗邻,彼此脾性定然熟知,乌鸦自是明晓狐狸的狡猾习性,这就使得故事所寓更为深刻与辛辣。遗憾的是,目前选用该文的几个版本的教材均删去了此句。

“我是作者”要以接近作者的情感面对文本。时间、空间、阅历、气质都是横跨作者与读者间的鸿沟。阅读者就要设法通过先走近作者再走近作品。柳宗元五言绝句《江雪》用洗练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寒江雪钓图,似是写景。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了解诗人生平遭遇,就会顿晓诗中“渔翁”实是诗人自喻。柳宗元被贬永州,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压抑。而将四句首字连读,更读出诗人“千万孤独”的落寞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