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名家谈语文

“发现”重于“观察”[1]

字体:16+-

管建刚

别陷进“观察”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很长时间里,人们信奉“写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的事物需要客观的观察,作文教学由此陷进“观察”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认为只要学会观察,有了观察方法,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写作内容。

天知道这是个怎样的误会。我看到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壶上的盖“噗噗噗”地动,看了一千次,我也没看出个“瓦特”来。同样,我的脑袋被苹果砸了一万次,即使砸出个肿胀的“牛头”,也成不了牛顿……

有人说,观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那么你如何解释,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怎么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写作内容的获得真的是靠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观察得来的吗?

课堂上学生睁大那双圆溜溜的眼睛,看了半天,说:“老师,我没东西可写啊。”为什么没东西可写?因为没有灵感,而所谓“灵感”,就是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名堂。这“名堂”不是靠眼睛、耳朵能发现的,而是靠内在的心灵发现。作家是,牛顿和瓦特也是。

我很高兴看到,“写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否定。相反,“写作是客观事物进入人的心灵的反应”的观点,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对写作而言,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大脑后的那些东西在你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怎样的“浪花”。参观世博馆,走同样的路线,看到、听到的都差不多,那么完全不同或有很大不同的是什么?是心灵的反应,参观后有人兴奋,有人无聊,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随大流,有人觉得浪费时间,也有人觉得蛮有意思……

写作最要紧的,是要写出“不同”,陈词滥调除了浪费纸张,没有其他作用。写作的“不同”是什么,是心灵反应的不同,它们由写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决定。在写作中,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么,而是你看到的那些东西引发你内在的情感冲突、心潮起伏。外部的世界,至多是内在反应的一个“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