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名家谈语文

发现来自对写作的“牵挂”

字体:16+-

“你这人怎么长得跟作家似的。”这句话不是夸人多么有写作才华,而是说他多愁善感。作家需要多愁善感,因为不多愁善感、不敏感就无法获取心灵的发现。换一种说法,一个写作者,要时刻“牵挂”着他的写作。

当你牵挂起写作,灵感“女神”也会牵挂起你。在我看来,作文教学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对写作失去了那份应有的牵挂。一堂作文课,学生写好了作文,解放了,等到下次作文,两次作文之间,隔着长长的日子,学生“牵挂”了吗?没有。因此,作文教学要成功,就要使学生经常处于“写作的发现”中,不把作文看成外在于生活的事。生活在写作中激扬、写作在生活中飞扬,生活和写作水乳交融,这也是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追求的理想。

习惯写日记的人,习惯“一根筋”吊在写作上的人,一定会时常与灵感邂逅。每天都有了“牵挂”,每天都写一点东西,每天都在“寻觅”写作的内容。可是让每个学生都写日记,那实在是难为学生,试想,又有几个语文老师能做到呢?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事,请也不要强加到学生头上。

但我们可以找个折中的法子,比如写“每日简评”,每天用三五句话简要记录一件事。这样做表面上是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实际上是让学生每天“牵挂”写作,保持写作的状态。

有了对写作的牵挂,便会留心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也就渐渐变得敏感和富有洞察力。如果没有了这份牵挂,任凭丰富的生活流失,时间一久,即便有了好东西,你的发现也会迟钝。写作的牵挂能使人变得敏锐,也使人更清醒;对生活更投入,也更超脱,更贴近,又更保持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教学就是写作教育。回归内在发现的写作,就是走向人的内心的写作,它是人的存在方式。